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概況 > 校風校訓 >
校風校訓
1、辦學宗旨——培養人才,研究學術,創新科技,服務社會。
2、學院精神——崇尚科學,鉆研技術,追求真理,引領文明。
3、教育理念——人人有才,人人成才。
4、辦學理念——教育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
5、校訓——勤奮 尚志 敬業 樂群
6、校風——文明 誠信 和諧 上進
7、教風——嚴謹 嚴格 良師 益友
8、學風——勤學 勤練 動腦 動手
辦學宗旨——培養人才,研究學術,創新科技,服務社會。
釋義:辦學宗旨是對學校辦學的根本目的、價值取向和主導思想的凝煉,是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本學院的辦學宗旨既涵蓋了國家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要求,又凸顯了高職學院堅持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研究“學問”、技術和技藝,推進科技創新為己任的辦學特色。
學院精神——崇尚科學,鉆研技術,追求真理,引領文明。
釋義:學院精神反映了師生員工的價值取向、信念追求和精神特質。“科學”、“技術”、“真理”、“文明”是通向人類美好社會的橋梁,是學院人對精神價值的永恒追求。
教育理念——人人有才,人人成才。
釋義:高職教育是大眾化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應有別于精英型教育的傳統大學。在承認學生有個體差異的同時,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善于在每個學生身上發現其個性特點和潛能,通過因材施教,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幫助每個學生擇優取向發展,使之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而不是按一個統一標準進行選拔淘汰),以實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的使命是使每個人(無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篤信“人人有才”,幫助“人人成才”是學院師生不懈的追求。
辦學理念——教育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
釋義:“教育以學生為本”,明確了學院辦學必須把教育對象——學生的“成人”、“成才”作為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學生著想,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做到“學生成才,家長放心,企業滿意”。
“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師(含教育工作者)直接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任務,學院要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依法保障教師權益,關心教師的利益訴求和自身發展,相信教師、依靠教師,充分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保證學生培養質量的關鍵,也是學院辦學成敗的關鍵。
校訓——勤奮 尚志 敬業 樂群
釋義:校訓是一所大學獨特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精神的高度概括表述,是學校特色和整體價值取向的根本標志之一,對學校辦學方針、發展方向、大學精神、優良校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勤奮——韓愈云:“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是立學之基,成才之徑。
尚志——出自元代文學家虞集(1272-1348)著《尚志齋說》:“亦嘗觀于射乎?正鵠者,射者之所志也……, 正鵠之不立,則無專一之趣鄉,則雖有善器強力,茫茫然將安所施哉?”
譯為:“你們見過射箭嗎?箭靶的中心是射箭人的目標……,如果不設置靶心,就沒有專一的趣味了,即使有好的弓箭,有很大的力氣,無目標的你怎么施展呢?” 善于治學的人就要像射箭追求射中靶心一樣,沒有明確的志向,就像在大海里航行沒有確定的目標方向,最終不淪為庸人的很少。要求學生要志存高遠,要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目標,才有持之以恒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敬業樂群——出自西漢戴圣《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敬業”是指:對待學習(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職,一絲不茍的精神;“樂(讀音ya‵o)群”是指:樂于與同學(同事)和睦相處,和諧共事,團結協作的品質和作風。“敬業樂群”是對職業人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是各類職業教育應該大力發揚的精神。1918年8月20日,我國著名的職業教育理論奠基人黃炎培先生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職業學校——“中華職業學校”的校訓就是“敬業樂群”。
校風——文明 誠信 和諧 上進
釋義:校風是指學校的風氣。是一所學校所特有的占主導地位的群體行為、習慣和風尚,反映了一所學校的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質。校風具體表現為學校領導者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學校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等方面,校風具有巨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建設優良的校風是實踐辦學理念、實現辦學目標、形成辦學特色和優良傳統的重要任務,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文明——學校是傳承、建設和發展文明的基地。應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為社會做出表率和示范。建設文明的校園是建設優良校風的基本任務。
誠信——是做人必備的品質,是“立人之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和諧——建設安全、穩定、民主、團結、融洽、溫馨的校園人文環境,是形成優良校風的基本保證。
上進——追求進步的精神狀態。人人保持上進心,教者碩果累累,學者學有所成,促進學院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日新月異。
教風——嚴謹 嚴格 良師 益友
釋義:教風指教師的教學作風和學術風氣。反映教師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優良的教風能有效促進優良學風和校風的形成。
嚴謹——嚴肅、謹慎之意。指在求知或者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過程中要堅持嚴密、精準、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嚴格——在執行制度或者掌握標準時認真,不偏離原則。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等教育格言。關心學生成長,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建設良好教風和學風的重要內容之一。
良師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江澤民同志說:“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學風——勤學 勤練 動腦 動手
釋義:學風是指一所學校在學習方面表現出的占主導地位的、具有群體性、一貫性和穩定性的風氣、氛圍、習慣。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思想態度和行為表現,主要表現為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學習干勁、學習意志、鉆研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等,反映了學校在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等方面的風格、特色和傳統。優良的學風是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的精神動力。
勤學、勤練——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只有理論聯系實際,邊學邊練,學練結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
動腦、動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君子動口不動手”,只懂理論,不會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是不會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既善于分析思考,又能動手實踐,手腦并用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必須的科學學習方法。